4月19日,值此谷雨佳辰,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智慧中国数字能源论坛组委会联合指导,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产业委员会携手《智慧中国》杂志社共同主办的“智能调控 自动运行”2024热电能源智能化创新发展论坛,在山东东营隆重召开。此次论坛得到了山东节能协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国声智库、山东正和热电有限公司、潍坊海成热电有限公司、高密万仁热电有限公司的鼎力协办,同时,山东省热电设计院与智慧中国大数据产业重点实验室亦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应科技有限公司荣幸承办此次盛会,共同推动热电能源智能化领域的创新发展。本次论坛隆重召开,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企业代表、新闻媒体及社会组织等各界精英,共同关注热电能源智能化发展的前沿动态与未来机遇。出席论坛的嘉宾阵容强大,包括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徐东华,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庞广廉,国家能源集团信息技术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建华,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产业委员会秘书长张东胜,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应科技董事长夏建涛,山东省热电设计院院长刘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部副处长汪爽,中国节能协会、浙江省节能协会首席专家朱海燕,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程星星等业界翘楚。此外,《智慧中国》杂志社副总编、智慧中国数字能源论坛组委会主任赵嫣艳,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报刊策划部副主任冯义军,中国化工报社副总编辑兼智库中心主任刘全昌,华能集团西安热工研究院锅炉公司流化床部所长赵鹏勃等也莅临指导。山东正和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宪军,山东新和成控股副总经理兼海成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广利,原用友网络副总裁、工业互联网首席专家杨宝刚,以及《智慧中国》杂志社副社长、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合作发展委员会执行主任、国声智库执行主任徐蕴峰,陕西省节能协会秘书长石国庆等行业精英亦共同出席了此次盛会。在最终的圆桌论坛交流中,《智慧中国》杂志社的副总编,同时担任智慧中国数字能源论坛组委会主任的赵嫣艳女士,以及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应科技董事长夏建涛博士,作为本次论坛的主持嘉宾,对参与圆桌讨论的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提问。这些专家包括山东省热电设计院的刘博院长,中国节能协会及浙江省节能协会的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海燕,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报刊策划部副主任及发电处负责人冯义军,华能集团西安热工研究院锅炉公司流化床部所长赵鹏勃,中国化工报社的副总编辑兼智库中心主任刘全昌,山东新和成控股的副总经理及海成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广利,高密万仁热电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曹砚民,以及原用友集团的副总裁、工业互联网首席专家杨宝刚。各位专家围绕数字能源等议题,展开了精彩纷呈的讨论与交流。以下是“智慧中国 圆桌高峰对话”的对话实况,本篇文章在不改变原文语意的基础上,内容略有调整。赵嫣艳:今天大家辛苦了,首先请刘院长。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山东省是我国的热电能源大省,您作为山东省热电行业的权威专家,请您给大家分享一下山东省关于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措施,以及传统燃煤热电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谢谢!刘博:谢谢主持人!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山东省作为能源大省,既是能耗大省,也是经济大省。在新型的清洁化方面、新型能源转型方面,应该是做两个方面的工作,就是供给和消纳两端。供给是建设五大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这五个基地主要是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鲁西北滩涂风光储一体化千万千瓦级基地、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鲁西南塌陷区“光伏+”千万千瓦级基地、海上光伏基地,这个光伏基地是环渤海千万千瓦级和面临黄海的双千万千瓦级,这是一方面。但是有了清洁能源的供给,没有消纳也不行,所以山东省又做了五个方面的消纳。第一是抽水蓄能千万千瓦级能力,第二是煤电清洁化灵活性改造,第三是建设800万千瓦重型燃机,因为燃机启停消纳能力非常强,第四是建设新型的储能千万千瓦级能力,第五个是非常重要的,和千家万户都有关系,山东省计划要打造千万千瓦级的电力消纳的资源能力。通过供给和消纳两个方面,应该能够在“十四五”,也就是2030年前后实现山东省清洁能源的转型。当然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也在其中,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作为传统的煤电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转型?我想结合山东省现在的实际工作和我们热电行业的实际情况,简单来讲一讲,就是做一张加法的表,做一张减法的表。加法的表体现在建设大型机组,国家这一次在三个八千万当中,山东争取了930万的装机。另外结合着小煤电机组的退出和大型煤电机组的建设,又建了1000万,总体来讲有2000万千瓦的煤电。另外是增加我们背压机的容量,大家知道原来山东省现有的背压装机是750万千瓦的装机,到明年“十四五”末基本上要达到1300万千瓦的装机,增长几乎是翻了一倍,这是第二个加法。第三张加法表,就是在现有的落后煤电机组当中,要提供一部分的清洁化改造。过去一个提法是非煤化改造,现在是清洁化改造。清洁化改造的范围和面也非常广。还有一张表是减法,减法是在传统煤电领域淘汰落后产能,包括小的以及效率比较低的抽凝机组。通过加减两个方面的几个工作,山东传统煤电行业的优化升级改造也应该能够稳步推进。我想这个挑战和机遇,也就是在加法和减法的两张表里面了,谢谢主持人!夏建涛:感谢刘博院长的精彩点评,让大家看到了山东省作为能源大省未来的发展趋势。山东省是中国能源大省,浙江是中国的能源强省。虽然总量没有山东大,但是刘博院长在报告中讲到浙江是非常强的,浙江省热电运行技术水平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第二个问题问朱海燕总,您作为咱们浙江省电力的一级调研员,在浙江省能源监测中心工作多年。对浙江省热电市场发展也非常熟悉,当今世界百年不遇变局加速推进,我国也提出能源保障、能源安全、能源供应的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请您分享一下,浙江省是如何实现能源保供的同时与双碳战略目标的平衡,以及浙江是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浙江省热电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谢谢!朱海燕:我把浙江情况简要介绍一下,浙江省用能体量跟山东没法比,从用能角度上来说,浙江没有煤、没有油,所以对外依存度非常大。浙江电力缺口每年是3000亿度,都是从省外的资源过来的。截止到2023年底,装机一共也就是1.3亿左右,就山东的一半,甚至是略多一点。在这当中,火电占比是45%左右,这是指装机,其他的装机大概在55%。电力发电的话,可再生能源包括核电在内大概是30%,除去核电只有14%。因为特殊的条件,浙江的太阳能也是山类地区,大概是一千多小时的发电量。但是,目前也在大力发展包括核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以及生物质,包括其他等等的一些发电,同时大力协调省外的电力,因为浙江自身发展有限。在最新一轮的能源规划中,浙江成功争取到1800万机组,这个机组量还是比较大的。总体来说这次规划着重强调了三方面:下游用户的需求、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热电企业的多功能发展。许多热电企业正在利用生物质、污泥、垃圾等作为原料,除了传统热电外,还提供供冷、压缩空气等多元化服务。例如华川热电,有机会欢迎大家去看一下,效益非常明显,日处理垃圾3000吨,并处理餐厨垃圾和污泥,同时提供压缩空气和制冷服务,效益显著,预示着未来向下游发展的良好趋势。赵嫣艳:下面请冯主任,您是我国国家能源电力领域的资深媒体人,调研、采访足迹遍布全国,宣传报道了我国电力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当前我国正处在积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过煤电,如何充分发挥煤电灵活性调整功能,有效提高新能源系统上网发电量,成为我国能源安全、能源保供和清洁低碳的核心关键。请您分享一下,我国当前煤电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谢谢!冯义军:谢谢主持人!过奖了。很高兴有这样一个环节邀请媒体人能够跟大家一起交流。刚刚主持人也强调了,我们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应该说近几年,尤其是煤电面临着许多吸引大家关注的一些话题,特别是2021年以来,2022年、2023年新投产开工了很多煤电。对于煤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觉得是非常宏大的话题。仅就我们作为媒体这几年的一些工作经历谈一些体会,跟大家汇报一下。说到煤电的发展,实际上在十几年对于发电的报道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一路的艰辛、一路的欢歌。在前些年,我们看到煤电在环保的压力下,能够不断的去自我加压,搞超低排放,搞清洁低碳的一些技术改造,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应该说,也是在能源整个格局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段时间煤电、煤炭曾受舆论非议,一度被妖魔化,对能源发展产生阶段性影响。然而,随着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全面、客观、准确的发展理念,煤电的兜底、保供、压舱石作用得到重新认可。特别是2021年以来,煤电舆论出现大反转,煤电行业迎来较为友好、和谐的发展环境。这些年作为媒体来讲,接触我们行业的一些领导包括专家,通过我们的报道也很好的记录了这样的变化。我记得在前几年“两会”期间采访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现任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时写过一篇报道,标题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发展清洁能源同等重要》,具体内容就不说了。包括后来我采访中国电机工程协会热电专委会主任委员邓建玲,我采访他的时候是在华电的副总经理,后来到了华能总经理,他提了一个观点是冷静看待热电联产发展的火热态势。为此,热电联产出了管理办法,迎来了好的发展机遇,也存在很多需要去细致解决处理的问题。包括后来我在中国能源研究会的年会上,当时我们集团的领导安排我去做了报告。当时我写了一篇报道,也是采访了众多的专家、领导,包括到企业调研,我写了一篇后煤电时代正逐步走来,对于煤电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尤其是刚刚夏博,包括几位嘉宾讲到整个能源格局的时候,我在下面思考当年我提出来了后煤电时代正逐步走来。现在应该说后煤电时代已经是非常明确和关键的时期,尤其是随着去年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已经超过了煤电,下一步很快新能源的装机也会超过煤电。它的装机超过煤电的同时,将来如果新能源的发电量超过煤电的话,这种后煤电时代的特征就会越来越明显。后来很多专家都引用后煤电时代,所以我到中国能源研究会的年会上做了报告,就是后煤电时代的媒体观察。尤其是2021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报道,是《新能源大发展呼唤煤电护航》,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高层的一些重视。也是梳理了很多专家和调研的能源形势,当时全国各地有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大家就反思我们的能源保供格局,大家发现煤电、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中央的一些会议,包括国务院的常务会议接连召开强调了当前我国的主体能源依然是煤炭,煤炭、煤电在能源保供当中的顶梁柱、压舱石起着兜底保供的作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还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几篇报道,也可以看出媒体对煤电发展的脉络。同时,可以看到在新形势下,包括李强总理前两天回应产能过剩论的时候也说到供需的变化,是有一种辩证的关系。可以看出煤电下一步的机遇,我觉得一个是咱们国家大的能源需求,给我们煤电的发展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像山东这两年也在开工一些新的项目,包括新批、新建的一些比较先进的,包括全国各地也在陆续新建一些。有人说“十四五”或近几年是煤电最后的窗口期,应该说这也是伴随着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的强大能源需求。第二个机遇,刚刚也强调了煤电的稳定性、兜底保供的压舱石作用。虽然刚刚夏博也提到了,我们的装机煤电被可再生能源赶超了。中电联的数据,到3月底煤电装机已经到了40%以下,39%多,它的发电量依然是超过50%,刚刚夏博的数据是60%多。实际上在很长时间内,煤电稳定的作用、保供主力军的作用还是发展的机遇。像今天探讨热电能源的智能化,下一步这种技术改造,这种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也是煤电非常好的机遇。我们看到了全应科技跟众多的热电厂在合作,包括许多我都去过,能够看到我们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煤电、为热电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最后一个是在煤电的融合,现在提煤电、煤炭和新能源的融合,包括目前正在搞的煤电三改联动。煤电的发展很多专家提了很多,叫煤电+、煤电耦合生物质,包括很多人强调了煤电设施,下一步可能是全烧生物质、耦合生物质,甚至下一步在未来核电也是很好替代煤电的方式。从长远来讲,煤炭+、煤炭跟其他各种形式的融合,也是煤电将来的机遇。包括谈到它的挑战,我们想对于环境、对于转型、对于供给、对于煤炭的价格来讲,都是对煤炭下一步发展的巨大挑战。尤其是中电联的数据统计,前几年我们超过一半的煤电还在亏损,这两年稍微有一些好转,这些因素也是对我们煤电行业非常大的挑战。有的专家也提出来,煤电是一种责任煤电、社会煤电、民生煤电,煤电将来承担的作为不能以简单的精益效益来评估。煤电承载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民生责任、能源保供的责任,我觉得煤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是能源舞台上一股重要的力量。谢谢!夏建涛:感谢冯主任的精彩分享!新能源发展离不开煤电的保驾护航,非常好!那篇文章写的非常棒。下一个问题请教赵鹏勃所长,赵所长是咱们国家循环流化床理论及设计领域的知名专家,为非常多的热电企业提供过咨询和服务。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们国家工业自备热电机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在一部分火电领域也占有越来越多的发电量。请您给大家分享一下,当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目前的前沿技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谢谢!赵鹏勃:我是来自西安热工研究院的赵鹏勃,流化床作为重要的清洁煤燃烧技术,在中国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最早的国外引进技术,跟着他们一起学习,到今天应该说中国人已经做到全面超越。我们国家在用的循环流化床无论是总装机容量,还是现在的环保水平,包括参数等级都是全世界最大的。据不完全的统计数据,现在应该在服役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总的装机容量差不多1亿千瓦了,总的数量超过3000台,在咱们国家能源电力行业对煤粉炉起到填平补齐的作用。虽然不是电站锅炉行业的主力机组,但是它在劣质燃料、煤矸石燃料多元化消纳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我们国家能源结构、电力结构的调整,我们认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应该还有四个方面,这是我的一点认识。首先是国家三年八千万的发展格局在往前走,流化床细分领域的参数等级在继续往前发展。今年投用的是陕西彬长超超临界参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这应该是流化床技术发展更上一个发展,在超临界基础上达到超超临界参数。在建的像云南、广东的有两个70万等级,也是超超临界等级,这也是往前更大的发展,未来还会投用百万等级的技术,应该说往更高效率、更低能耗、更环保的特性,包括以后流化床机组的智能化运行方面,还会有更好的发展。第二是流化床锅炉本身因为燃烧特性,采用硫碳化燃烧跟煤粉炉燃烧有区别,完全是两种机理不同的燃烧方式,所以它的运行方面热惯性会大一些。现在深度调峰,给配套新能源做灵活性方面,流化床还存在要进一步去挖掘潜力的地方,这方面当然同行还在做这方面的深入研究,这也是未来的趋势。第三是冯老师也提到的,流化床锅炉本身因为燃料适应性比较广,所以在燃料的多元化,除了燃用煤炭,在座的很多企业都在做掺烧,包括污泥、生物质、一般工业固废等等低碳燃料。在未来发展的趋势方面,就是在咱们国家要实现碳中和,我认为流化床锅炉有非常好的优势。第四是本身的燃料适应性很广,燃料品质或燃料要求要比煤粉炉简单一些,在跟生物质耦合掺烧这一块有先天的优势。结合国家在做的很多前沿的像CCUS碳捕集和封存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结合起来,生物质和流化床锅炉耦合之后,可以实现零碳排放,实质未来结合CCUS技术做到负碳排放,所以在国家碳中和路径上,流化床还是有比较大的市场可以再继续做。总的来说,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在未来的能源和电力领域,在细分行业还是有大的发展空间。赵嫣艳:下面请刘主任!刘主任也是我国化工行业领域的资深媒体人,也是智库的专家,深耕行业多年,对能源化工领域有深度的研究,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行业研究报告。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和电能,打造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现代化工产业离不开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站在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角度,您怎么看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谢谢!刘全昌:谢谢赵老师!我作为一个媒体人,平时都是我给人家抛问题,今天深感荣幸接受同行赵老师提的问题。接到这个邀请,我也是做了一个准备,对于我们国家能源的发展趋势有一点思考。今天时间原因我也不可能展开说,就抛出来三个观点,具体就不过多展开论述。第一个观点,自工业革命以来,电力不光是中国,是全世界工业文明的基石,同时也是能源的主要形式。现在有多种观点不管是第三次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姑且放之。电力始终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处于基础的、核心的地位,同时也是能源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点不会因为人类以后的发展进程升级有所改变,我们也都关注到前段时间黄仁勋,包括马斯克共同说了一个观点,说AI的尽头是电力,这其实说人类的尽头有可能是电力,电力仍然是一种基础的表现形式,它的一种呈现性不会改变,这是一个基本的预判。第二个观点,热电在电力大盘子里面,在可预见的未来,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它的重要性不会改变。夏博士包括很多专家都提到这个观点,数据可能有所偏差,有的可能是50%,有的是60%,但是发电量现在是摆在这儿的。现在新能源确实是好东西,但是目前来说不足也显而易见,我觉得也是一个基本观点。在低价、大容量、平价的储能真正实现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之前,我觉得热电作为能源的底盘或者基石的作用也不会改变。第三个观点,数字化、智能化是热电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最后的处女地,或者可能是将来唯一的可预期、可想象空间的机会,就是热电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升级。我再分享一下化工行业的情况,我也做了一个准备。很多人觉得化工是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化工除了能耗排放比较高,同时也是产能的领域。因为化工的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比较多,把三废都利用起来,配套建设电力厂是比较流行的模式。我做了一个摸底,现在全国的热电厂是4000多家,但是跟化工园区配套的热电厂有超过1/3,也由于化工和热电息息相关,是大体系里面的A面和B面,任何一个东西都具有双面性。热电和化工历来是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因为化工建设热电厂有先天的优势。化工是高耗能行业,同时把三废利用起来也是产能。不管是用能,还是产能,化工在用能方面有很重要的趋势,就是绿色化、低碳化,这也是通用的。不光化工是这样,整个国民经济随着双碳、高质量发展,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用能的层面来说,绿色化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要多用绿电、绿氢,绿色化肯定要多用绿色的能源产品。像我们行业里面有一家知名度比较高的煤化工企业宝丰能源,它是我们国家煤制烯烃的领军企业,这几年发展很好。在很多方面领行业之先,在能源用能方面做的很好,就是把煤化工跟绿电、绿氢很好的结合起来。它在宁东基地建了大型的煤制烯烃的装置以后,配套建了大型的风电、光伏生产绿电,又电解水生产出绿氢,绿电、绿氢进行了很好的耦合。不光是煤化工,在整个工业体系都是做的很前面的,所以用能的低碳化、绿色化是大势所趋。第二层含义是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越来越高。除了新型清洁能源,传统能源包括煤电如果把效率提升,它也是绿电的一个范畴。上午也有专家论述到了,节约出来的是最好的东西。煤电如果效率持续提升,何尝不是绿电呢?全应在这方面做的探索是功德无量的。在产能方面,化工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循环利用一直在做,个人觉得空间还很大。现在在“十三五”提出建设世界石化强国的目标,这些年一直围绕着这个目标要达到石化强国。我们也希望以全应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入进来,助力行业实现石化强国的梦想。夏建涛:感谢刘主任的精彩分享,电力是人类的未来,数字化、智能化又是电力能源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非常好!下一个问题要请教张广利总,张广利服务于新和成集团,新和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生产制造商,也是咱们国家精细化工的标杆性企业。张总作为资深的热电运营专家,负责过新和成黑龙江基地的新昊热电厂,现在也在负责山东新和成集团潍坊海成热电厂,两个电厂都是张总运营管理。张总也是我们国家第一个敢于把数字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热电厂全系统,跟全应科技联手最早打造了黑龙江新昊热电的智能化运行平台。不仅实现了电厂高水平自动化运行,而且电厂的综合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经济效益也很显著。我也想请教张总,作为电厂最高负责人,在电厂的运营方面全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您当时是什么样的心路历程?使用智能化技术之后的感受和体会,也跟大家谈一谈。张广利:谢谢夏博士!浙江新和成新昊热电公司,位于黑龙江绥化市,是我们公司第一家采用上海全应科技智能调控技术的热电厂。目前,该电厂的自动化投用率已达到99%以上,子公司中多数达到100%,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控制。我们是第一家,当时我们也是和全应科技合作几年了,主要分为两步。首先,我们采用了看板模式,即智能推荐系统,观察其在电厂运行中的表现。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我们发现系统表现稳定,推荐效果非常好。随后,我们与全应科技共同商定,推进第二阶段合作,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智能控制,目前已全面实现自动化运行。全面自动化以后感觉到两个方面,安全稳定以及提升热效率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在安全稳定方面,原来我们DCS里面有的这些连锁保护都还在用,智能调控和我们是完全兼容。智能调控以后,人工设置了一些重要参数的上限和下限。同时还有自动控制参数的上限和下限。如果运行过程中牵涉到安全面的参数,我们提前预警、提前报警,最后亮红灯来提前保护。实际上安